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鄂州:聚焦主题主线 保持发展定力 争当全省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12-25 09:43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是在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出席湖北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新目标新定位,如何正确认识鄂州在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中的职责任务?面对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如何努力彰显鄂州作为?立足鄂州实际,顺应发展大势,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以加快推进武鄂同城为主题,以全域推进现代化为主线,以“三城一化”为路径,争当全省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发展定位,给出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鄂州在哪里”的科学作答和“鄂州怎么干”的行动方案。

坚决扛起政治担当,加快推进武鄂同城发展

与谁同行,决定着你能走多远。只有牢牢把握区域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把一座城市的未来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开启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纪元。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使鄂州积累多年的潜在优势进一步彰显,特别是应勇书记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指出,武汉之于湖北,相当于上海之于长三角,要旗帜鲜明支持武汉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我们加快武鄂同城发展提供了契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就是要立足鄂州实际,努力适应国家和全省区域政策调整变化,把加快武鄂同城发展作为践行“两个维护”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融入工作部署中、落实到具体举措上,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落地转化,努力交出优异成绩单。

做好“武鄂同城发展”这篇大文章,依托武汉“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有利于鄂州另辟蹊径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把加快推进武鄂同城发展,作为“十四五”发展的主题,作为推动鄂州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要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围绕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航空客货“双枢纽”和武汉新港等重点区域连通,推动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建设,打造武鄂“一小时通勤圈”。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分工协作,推动区域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园区建设合作。要开展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保护,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梁子湖、五四湖水系生态共保联治,筑牢武汉城市圈生态屏障。要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实现“同城待遇”。要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多点支撑的组群式发展格局,把葛店开发区和临空经济区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打造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未来发展构筑新的战略支点。

全面把握内涵要求,坚定不移全域推进现代化

近年来,鄂州在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曾先后遇到了有资源没项目,或有项目没资源(如土地)的双重瓶颈。要想顺利突破瓶颈,就要在发展过程中树立和强化“全域鄂州”理念,以全域推进现代化为主线,把鄂州1596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现代化城市来统一规划和建设。要推动治理理念现代化,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用系统集成思维来解决城市治理问题,转变城市治理方式,下好“绣花功夫”,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形成系统、协调、完备的治理体系,从而增强社会弹性和城市韧性。要推动治理环境现代化,顺应未来人口集聚趋势,持续改善优化城市环境,用靓丽多姿的城市颜值和开放文明的城市气质振奋“老鄂州人”、留住“新鄂州人”、吸引“外来人”。要统筹做好新、老基建“两篇文章”,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倾心用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推动治理模式现代化,以基层治理特别是城乡社区治理为着力点,持续为街道社区赋能,让街道在基层治理中有更大的话语权,让社区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让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同时,进一步聚焦街道工作职责,构筑工作边界,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负担。要推动治理手段现代化,加快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需要,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运用为驱动,倒逼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深刻变革,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全面创新。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率。加快社区治理智能化改造,实现各种数据信息横向互联、纵向贯通,为智能化、精细化、精准化的基层治理奠定基础。

持续保持发展定力,聚焦聚力“三城一化”建设

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三城一化”发展路径,经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鄂州的战略地位、综合实力、治理效能、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稳步提升,为我们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指出,“三城一化”仍将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鄂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要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加强与武汉市规划对接衔接,构建深度融合、区域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打造基础共享、融通互促、共链协作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发展互促互补;落实河湖保护主体责任,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梁子湖、五四湖水系生态共保联治,筑牢生态屏障;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提升武鄂工作生活同城化体验感。要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航空城,统筹空、铁、公、水四种运输方式和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类要素,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现代物流体系、政策创新体系,发挥枢纽带物流、物流带商贸、商贸带产业的效应,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平台经济,推动枢纽创造经济价值、提升经济效益。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学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高标准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鄂州段;依托沿线交通枢纽优势,结合科技要素区位配置,规划建设特色科技小镇;谋划和推动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高端科研资源集聚发展,打造科技新城;培育壮大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真正实现凤凰涅槃、加速崛起。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生态城,突出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城市和生态区融合发展;切实把生态修复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业态,积极引入国际一流赛事,不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化生态价值工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开展生态资产收益权融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全力锚定奋斗目标,争当全省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目标定位清晰,发展才有主攻方向,行动才能聚焦聚力。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争当全省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发展定位,鄂州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有了“纲”和“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鄂州的党员干部怎样将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清晰有力的组织保障举措。要解放思想提能力,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有高度的敏锐性和深邃的洞察力,知规律、知趋势、知未来,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把潜在的机遇转化为现实的机遇、把潜在的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以提升自身本领的最大确定性来应对未来千变万化的不确定性,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要正风肃纪凝合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巩固和拓展“治庸、提能、问效”作风建设成果,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深化政治监督试点工作,推动政治体检和评估画像全覆盖,用好巡察利剑,发挥好派驻监督作用;正确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现监督执纪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理直气壮保护干部,真心实意爱护干部,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转变作风抓落实,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及顽强拼搏的斗争意志,困难面前敢上、矛盾面前敢管、风险面前敢闯,蹄疾步稳把各项工作向深处、向细处、向实处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民本位”、摒弃“官本位”,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领导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当好干事创业“领头羊”、改革创新“开山斧”、为民解难“孺子牛”、有呼必应“店小二”,既挂帅又出征,既和同志们一起定盘子、理路子、开方子,又和大家一起拼、一起担、一起干。

作者:鄂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