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理工学院校领导、教职工与返校的毕业生代表一起,在校园土坡上共同种下代表希望与热情的三角梅,以一堂特别的劳动实践课为这一疫情之下的毕业季留下特殊的记忆。对于此次植树活动,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林进川认为,这除了是一份送给毕业生的特殊礼物外,还有更深刻的含义。他说:“植树现场就是劳动课堂,是新时代师生劳动教育的一次具体实践。”
厦门理工学院一贯高度重视劳动实践育人作用。近年来,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学生第二课堂、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增强了师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取得良好效果。
劳动教育常态化
不久前,林进川带领学校土木与建筑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师生党员,参观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关于改革开放图片展,以一场时空体验之旅,给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
参观过程中,广大厦门特区建设者以辛勤的劳动和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敢教特区“日月换新颜”的奋斗历程引起了师生们的强烈共鸣。林进川饱含深情地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他说,50年代到厦门本岛要坐船,自己1983年到厦门大学读书时改走厦门海堤,如今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海底隧道“四桥一隧”组成了进出厦门本岛的交通网络,“今天从位于岛外的学校到特区纪念馆,13公里的路程才用了不到20分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长期以来,厦门理工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从2019年开始,学校组织师生开展校园春季植树护绿、“美化校园,从我做起”洁净家园等活动,让师生从校园开始,从身边事、点滴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增强劳动意识和能力。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厦门理工还将把部分宿舍区绿化空地划块格栏化,鼓励学生申请认领栽种和养护,携手共建美丽公寓。
以志愿活动为抓手
2020年2月,疫情防控形势吃紧,厦门理工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2019级工商管理(商务策划)班祖力皮喀尔的家乡新疆伊宁市莫伊克社区实施了严格的居家隔离措施。在此背景下,社区居民购买生活用品和药品比平时不便等实际问题凸显出来。困难时刻,祖力皮喀尔挺身而出,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热心帮助居民购买药物,发放牛奶、馕等生活必需品,为居民解决了实实在在的生活难题。
二月的新疆,正是隆冬严寒之际,地上的积雪能没过脚踝,祖力皮喀尔不惧天寒地冻,不顾寒风刺骨,坚持早出晚归,及时将食品、药品挨家挨户送到居民手里。祖力皮喀尔日复一日,重复着简单而又不平凡的事情。
在厦门理工,像祖力皮喀尔同学一样积极投身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的还有很多。多年来,厦门理工学院把志愿服务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抓手之一,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让学子们在志愿服务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出家国情怀。
走近身边劳动者
2019年的夏天,对刚刚从厦门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毕业,即将继续攻读学校光电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陈晓芳来说很不寻常。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意外,让她母亲遭遇到了大腿与膝盖骨骨折的双重打击。陈晓芳陪伴母亲度过就医和康复的漫长时光。母亲只能卧床,她寸步不离地照顾母亲,小心翼翼给母亲洗头、洗澡;家里的家务、农活需要人料理,她忙前忙后,处理得井井有条。
厦门理工有个实践活动叫“亲情作业”。作为“亲情作业”中最基础的一项鼓励和倡议,帮家人煮一顿饭、承包家务……成了厦门理工学子每次寒暑假回家的“基本操作”。这一“作业”在陈晓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自2015年开始,厦门理工在每年的劳动节前夕,举办“劳动体验”活动。学生通过“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报名,走出课堂,换上工作服,参加学校精心安排的全新“劳动体验”。“劳动体验”活动中,同学们纷纷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不仅在校内当起了学生风纪中心工作人员、辅导员、整理员、校园保安、食堂师傅、保洁员与公寓维修工等,还走出校门,体验了集美学村派出所治安巡逻员、国际邮轮码头安检员、麦当劳餐厅工作员、中山医院导诊员、公交车司机随车助理等多个岗位,走近身边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在体验中感受平凡与伟大,在劳动中获得感动与成长。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