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地摊经济”成了人们议论的热词,因为这确实是“人间烟火”的象征。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李克强总理考察山东烟台一处老旧小区时的讲话深入人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型的购物中心、商业街、美食街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地方。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对地摊的回归有了期待,也让其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热点。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
首先,得正视呼唤地摊的现实需要。受疫情影响,复工相对较容易,达产却较难,这就直接影响了居民收入。而对目前仍未复工的行业来讲,收入从何而来更是令人担忧。
其次,得承认两个事实。一是,地摊确实是谋生的平台,几乎是零门槛。二是,地摊也确实给环境产生影响,垃圾、噪音、污水等让民众好不心烦。
那么,“地摊经济”与人们对城市秩序需求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笔者以为,矛盾有,却非无解。因为,摆地摊与“摊一地”之间划不了等号,“摊一地”给人的印象是乱糟糟、没章法,有序的地摊或成一道风景。
“地摊经济”回归,成都已先行一步。成都是如何做到的?根据相关报道,首先,他们很早就提出了“疏堵结合、分类管控”的思路,试行分时、分段管理,实现服务管理人性化。针对部分政策出现的新问题,他们出台措施进行细化和补充,建立摊点摊区设置、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群众投诉快速处置、商贩摊主容错纠错等机制,并明确可以占道经营的街道、路段、时段,以及每个地摊点的最大容量,实行一街一策、一点一策。
从成都做法可以看出,赶、掀、缴,吹胡子瞪眼,不是城市管理的有效方法,细节的人性化恐怕是一个好的平衡点。找到了这样的平衡点,才会更好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据报道,目前,除了四川成都,浙江杭州、河南许昌等地都已经允许在不影响疫情防控、不妨碍居民生活、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摆摊经营,助力商户恢复经营和经济复苏。
当然,也不能否认,柔性化的管理政策,有可能成为某些商户理直气壮占道、霸道、脏道的“理由”。借此,也得提个醒,不守规矩、摊一地、脏一地,这样的“地摊”怕是不会受欢迎的。
“地摊经济”并不意味着要“摊一地”,有序的地摊让人能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能品尝到生活的味道。
“地摊经济”也是流量经济,它走的不是线上,而是线下,也是有温度的流量。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