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林镇泽林村,地处我市南大门——泽林镇集镇中心,以泽林咀得名。
走在泽林村宽阔的巷道上,路边造型洋气的乡村别墅时不时地映入眼帘,成片的绿植满目青翠,新街道两旁商业云集……一幅幅充满生机活力的画面见证了泽林村砥砺奋进走向乡村振兴之路的铿锵脚步。
家门口的村级工业园
泽林镇泽林村工业园,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40%的收入。 记者 方仲华 摄
泽林村农业人口3540人,常住人口4290人,辖14个村民小组,共1061户。因村里田地少,多属无地农民小组,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尚未发展。
和大部分农村一样,以前泽林村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如何解决村子“空心化”问题?泽林村的回答是,整合资源盘活经济,利用区域优势建设工业园区项目建设。
2015年4月,泽林村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利用闲置100余亩土地建设工业园。同时,积极利用政策指引和服务引导,为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绿色通道”。
38岁的彭方兴是泽林村1组的村民。当听闻自己的老家建了工业园,他立即与村支部书记王细中联系,在摸清回乡创业的政策后,他义无反顾地收拾行囊“回家”。
2015年5月,彭方兴投资800余万元,建成厂房7.83亩,他的工厂成为工业园第一家企业。
“生意一直挺好的,去年销售量有2000万。”彭方兴一边做活一边介绍,当初选址在本村办厂,不仅因为当地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好,还想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目前,彭方兴的厂子已带领当地群众近50余人就业。
工业园在吸引“自家人”回乡创业的同时,也带动“规模企业进园区”。2018年9月,武汉康博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工业园建成鄂州生产基地。被问及选择泽林村的原因,该公司负责人敖翅翔回答道:“泽林村交通方便,养殖料集中。”如今,该生产基地的产品销往安徽、河南、江西等地,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目前,工业园已有6家企业入驻。2019年,工业园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纯收入30余万元,占泽林村集体经济收入的40%。
疫情的出现并未暂停泽林村振兴的脚步。村委会干部变身企业疫情防控指导员,一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边推进工业园企业复工复产,截至4月13日,工业园企业复工率达100%,村里近9成中小微企业已有序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今年,工业园继续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争创农民增收、企业盈利、资产盘活、多方共赢的喜人局面。” 泽林镇镇长汪招鹏说道。
“垃圾围村”变美丽乡村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抓手之一就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起来的乡村,才能安放乡愁。
走进泽林村荷塘湾文化礼堂,一幅幅宣传画,一个个小故事,生动诠释着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处处散发着文明气息和正能量。
2018年年底,该文化礼堂完成改造,成为村民日常办事、议事、文娱活动的场所,让农民在“追梦”路上补齐对文娱等的美好需求,提升幸福指数,感受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根发芽”。
村里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所有的变化彭爹爹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地面硬化了,墙面也粉刷了,活动广场更大了,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味了。”
要让乡村面貌一新,还要从源头上治理“散乱污”。
“之前泽林临时集贸市场一片脏污狼藉,顾客在里面呆不了5分钟。村湾里的随处可见生活垃圾。”王细中说,村支部以创文为契机,投入19万余元对全村14个小组以及泽林临时集贸市场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清除老旧、陈年垃圾30余处,清理卫生死角20处,新建创文宣传栏20余处。
去年9月,泽林村完成301座厕所新建、改造,雨污分流工作全部完成,秸秆禁烧专班每日巡逻数次,确保生态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不到半年时间,泽林村“散乱污”现象明显好转,美丽乡村雏形出现。
为让美丽“长留”,村支部投入7万余元对二组当家塘进行了清淤改造加装防护栏;筹资26余万元,对12组垱下塆进湾公路600余米进行了硬化;投入30余万元对村所有进湾主干道安装100余盏太阳能路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村村民更加重视环境卫生。“要把‘家’弄得干净、卫生,才会不染病。” 村民李大叔感慨道。
清明节前,全村党员干部组织村民们自发对房前屋后进行拉网式大扫除,对生活垃圾、杂物乱堆乱放登开展全覆盖、地毯式排查清理,做到疫情防控和美丽乡村建设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如今的泽林村正奋进在美丽乡村的大道上。
非遗“活起来” 村子“火起来”
“艾烟袅袅漫街头,旱地千人拥彩舟。沐浴春风祈祷福,归来精魄畹田稠。”每逢农历五月十五,700多人的龙舟队伍浩浩荡荡游走在泽林街上,烟火升腾“连天接地”,鞭炮齐鸣,鼓乐助兴,家家花酒、茶叶洒向龙舟舱“祭送屈原”,热闹非凡。
泽林旱龙舟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已延续千年,被称为端午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刘桂生是旱龙舟项目的传承人,端午临近之时,他就得在家加紧赶制旱龙舟。“整个旱龙舟分为龙头、中仓、大亭、小亭等8个部分,长约7米,高4米,重300多斤,我一个人需要两三个月。传承一项艺术,光靠1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让非遗薪火相传,传承是延续其生命力绕不过的坎。如何传承有序,留住“根与魂”?“让贫困户跟着刘老‘做学徒’,既可以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还可以破除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泽林村通过“两委”班子商议,结合村情村貌决定,以传承人刘桂生为主、5位低保贫困人员为组员,成立泽林旱龙舟制作传承人小组,并为每位学徒每月补助2000元。
“非遗技艺可以借助市场规则‘变现’,在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高端礼品定制加工中获取‘真金白银’。”为让“非遗”拓宽致富路,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2018年6月,村支部利用争取来的5万余元文化项目资金,成功举办了首届旱龙舟文化旅游节。
这场由旱龙舟领衔,由雕花剪纸、红色展演、钓虾品虾、特产展销等轮番上阵的一台“好戏”,吸引了众多群众和周边游客。泽林村以文化音符奏响了乡村振兴乐章。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吕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