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美文佳作】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04-23 11:30  

张晓琴

多年前,我有幸聆听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胡德海教授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心情十分激动。胡教授的代表作品《教育学原理》,可谓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学子们的枕边书。那年那天,87岁的他说话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他说他为了做学问,每天保持看书8小时的习惯,如果一天少于这个时间就会浑身不自在。而人在世上,难免有些别的事情会打断节奏,为了保证充足的看书时间,他常常5点钟就起来读书。他说他不觉得读书苦,相反,在读书中经常会有收获。比如:别人研究领域的困惑正是自己可以深入挖掘的方向;别人在研究中探索的方式正好可以借鉴。

不久,在学校的图书馆报告大厅里,我又有幸见到93岁的南国农教授带着他的新书作宣传,他也提到了读书是他的一种习惯。我百度教授们的简历,发现每个人都早已功成名就、硕果累累,完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安安稳稳地颐养天年。可没想到,学富五车的他们还一直执着于学术研究,年龄对于他们来说仅仅就是个数字。当我再次回想他们神采奕奕的样子时,突发感慨,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延年益寿。

读书的好处自不必说。耳熟能详的譬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它引导着那个时代的读书人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是,若读书就是为追求财富,就是为猎艳猎奇,这样会不会太狭隘?这种为了读书而读书的功利心不是我认可的。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用了10余年的时间写出被后人争相阅读的作品《红楼梦》,催生了多个研究红学的团体,由此可见大家对该作品的喜爱程度。我认为,曹雪芹之所以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来,和他本人兴趣爱好广泛是分不开的。他的兴趣爱好涵盖了金石、诗书、绘画、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等,阅读了大量书籍掌握了海量的知识。细品他书中涉及的每一个领域都是那么专业,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

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似乎成为我们无法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好借口;手机的普及便利,让我们每天更乐于“碎片化”地阅读。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是汲取资讯的便捷方式,和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有区别的。既然是碎片,自然也就只能在脑海中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记,有时还没有,因而不太可能有更多的思考和提升。

我更赞成手捧一本书,从字里行间中细细品味作者的呕心沥血。或许,你和他观点不谋而合,产生惺惺相惜的共鸣;或许你并不赞成他的观点,而这种不赞成,恰恰是一种收获,就是你形成自己的观点的依据。把你的想法留在书中或写出来,看看是否有人会认可你的观点,这会不会又是另一种收获?

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或许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宁静。

今天,你读书了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