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好转,楼市被封印的购买力慢慢复苏,这在深圳尤其明显。
深圳千万豪宅被秒光、“百万喝茶费”、“500万以下的房子基本卖没了”……等等新闻层出不穷。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深圳二手房价涨幅时隔两年再度成为全国第一,二手房价格同比上涨9.7%。
不过,据媒体报道,深圳楼市火爆的背后,有人钻了空子。因为疫情,一系列小微企业纾困措施出台,让大部分银行放宽抵押贷、经营贷等贷款项目,部分购房者借此也找到了新的加杠杆机会。
昨日(4月20日),深圳银保监局联合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召开辖内银行座谈会,对于加强信贷管理服务实体经济提出相关要求,其中包括:对房产交易完成后短期内申请抵押贷款的业务要重点审查融资需求的合理性。要加强对房产抵押经营贷的资金用途监控,不得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从某股份行深圳分行获悉,接到房抵经营贷自查要求后,该行已经开始展开自查工作。
图片来源:摄图网
监管严管抵押经营贷流入房地产
昨日下午召开的这次会议,要求各行迅速开展全面排查,对于排查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贷款要限期收回。同时,要求银行要继续按照银保监会要求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要因业务规范而影响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正常生产经营的信贷支持。
不过,关于网传要收回所有1月25日后抵押经营贷一事,深圳银保监局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没有责令各放款行收回所有1月25日后审批的过户不满半年的房产做的抵押经营贷。
记者从某股份行深圳分行获悉,接到房抵经营贷自查要求后,该行已经开始展开自查工作。
实际上,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和深圳银保监局会要求辖区内银行对抵押经营贷款展开全面排查,此举并非空穴来风。
记者咨询了两名中介,从他们口中获悉,经营贷款用于在深圳买房这种情况的确存在。其中一名中介回复记者称,因为最近的利息比较低。
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不少银行对于经营贷款利率都给出了优惠让利。
除了利息低以外,一名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经营贷买房操作应该是一直都有,但最近是与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贴息有关。
深圳“战疫”贴息力度大
有人想钻空子
今年3月,深圳市人民政府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按照实际支付利息的50%给予总额(同一支持对象在不同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的贴息累计计算)最高100万元的补贴。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深圳龙岗区也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对于在疫情期间新增贷款之日起3个月内实际发生的利息额,给予全额扶持,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30万元。
图片来源:摄图网
此次,监管明确要求房抵经营性贷款展开自查工作,为何针对对象是房抵经营贷款,而不是其他经营性贷款?
某股份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经营性贷款分为抵押和非抵押贷款,但是在他来看,信用贷款应该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主要原因是这类贷款对于贷款人门槛较高,审查也会很严格。
同时,抵押经营贷款利息低也使这类贷款成为部分炒房人员违规将经营贷款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原因。一名国有大行人员告诉记者,抵押经营贷款利率非常低,公司法人可以通过房产抵押等担保方式获得银行贷款。
除了挪用经营贷款、钻政府贴息政策的空子,记者还从银行人员口中获悉,对于炒房客而言,超出抵押物价值的超额贷款也是存在的。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从上述国有大行人员口中获悉,一般情况下,抵押贷款是以抵押物品价值的7成放款给借款人。而据这名银行人员称,也存在超过抵押物品7成放款的情况。“可以在评估价上面做手脚,通过评估机构把评估价作高。”该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此外,他表示,部分小银行基层部门向上级报备时可以放款到100%及以上,由银行主动承担风险,不过这种问题比较大。
浙江也出现经营贷款流向房地产
浙江银保监局日前公布了两张罚单——余杭德商村镇银行和浙江富阳恒通村镇银行因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分别被罚35万元、30万元。
在各种贷款利息优惠、贴息政策的加持下,超低息贷款利率炒房成为可能。为何银行经营贷款流向房地产屡禁不止?
上述国有大行人士也道出了实情,他称现在贷款投资生产收益不理想,无论是投资人还是经营者,现在都在寻找比较安全的避险资产。“那么便宜(利息),我贷款了但是做什么(经营)都不理想,还不如做类似深圳的房产,这样也很恶性循环。”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不过,在某股份行人士来看,这种情况仍然是少数。人行让自查先摸底,后续会有些控制措施,他告诉记者,还是要客观看待此事,这种违规情况应该是少部分。
事实上,对于政府而言已经注意到经营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的情况。昨日,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发布《关于规范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项目的通告》称,最近,有报道称,个别机构和个人弄虚作假,将用于购房、炒股等的贷款包装后骗取财政贴息。
该局表示,将严格依照上述实施办法,会同银保监部门加大对贷款贴息项目的审核力度,严防不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项目混入,骗取财政资金。一旦发现并查实,将依法依规对责任单位和个人给予失信惩戒,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记者|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