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永恒的精神坐标

03-05 23:11  

他是永恒的革命战士,看似平凡的人生实践,却铸就了力透时空的精神坐标。他,就是雷锋。

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他是如何做好一颗“螺丝钉”的?雷锋精神又有怎样一脉相承的意义?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重温雷锋的故事,又会获得哪些新的启迪?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些话,都出自《雷锋日记》。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抚顺考察时,讲述了雷锋的故事。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望城县的一户贫苦农家。在解放前,雷锋的家人备受屈辱和压迫,相继去世。不满7岁的雷锋成为了孤儿,饱受着旧社会的苦难。

1949年湖南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雷锋上了学、读了书,还加入了共青团。高小毕业后,雷锋成为了我国第一代的拖拉机手。雷锋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最壮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958年,雷锋响应号召,从湖南一路北上来到鞍山钢铁厂当工人。1959年,鞍钢决定在弓长岭兴建一座焦化厂,需要抽调一批年轻人来到这里。但当时的弓长岭地点比较偏远,很多人都不愿意来。雷锋第一个报名,而且还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来到这里。

1959年12月,雷锋报名参军入伍。可是,一心想要参军报国的雷锋体检却没有合格。最终,雷锋以身体状况“丁级”这一允许当兵的最低条件入围。入伍后,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做驾驶员,实现了他参军报国的梦想。

在危急时刻,他冲锋陷阵参加抗洪抢险,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还把平时节省下来的100元钱捐献给灾区;日常训练期间,他刻苦练就各项战斗技能;休息时间,他帮战友洗衣服、缝被子,给孩子当课外辅导员,还为群众做好事,帮老大娘找儿子,给乡亲们送药膏,一心一意服务党和人民。

1977年1月,另外一位鞍钢青年入伍,他就是郭明义。多年来,郭明义通过不遗余力地学习雷锋,再一次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这样写道: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指引着我们把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追求,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鼓励着我们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从而实现我们的价值追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