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45分钟

03-04 12:00  

一个正常人,窒息5分钟就会导致死亡。一个肺炎重症患者,缺氧耐受力只有3分钟,为其实施气管切开术,缓解呼吸困难,必须争分夺秒。

2月29日,鄂州市中心医院内科楼10楼重症监护室,历史性地完成了三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手术并获成功,总共用时45分钟,相当于一节课间操时间完成一例高难度高风险手术。

“当时,那三位患者深度昏迷、生命垂危,他们的年龄在50-60岁之间,有多种基础疾病,只能靠呼吸机维持,长时间插管严重影响气道通畅,随时可能堵塞窒息。”重症监护室主任叶辉介绍道。

时间就是生命。为跑赢死神,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喻军华、神经外科医生王璨等,在了解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一并实施气管切开术。

“一次性地做三例气管切开手术,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也是全院第一次。更何况,新冠肺炎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人气管切开以后,气道里面会喷射高浓度的病毒形成气溶胶,感染风险比插管还高。”神经外科“一把刀”喻军华说,到临床一线去主刀,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战斗,可以给全院医务人员信心和力量,必须站出来。

由于手术中的感染风险极高,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最高级别的防护:隔离衣、防护服、手套、护目镜、胶鞋、靴套、防护面具……必须一样样穿戴好,手套必须戴上三层。这些防护措施,大大降低了身体活动度、眼睛可视效果和手感,主刀医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在做好思想准备、人员准备、物资准备的同时,喻军华和团队成员制定了周密细致的手术预案:多层防护之下,手术难度增大,怎么应对?床边气管切开的条件比手术室里差很多,怎么办?气管切开后,如何做好在场人员的安全防护?……每个疑难都有应对之策,每个环节都有操作指南。

上午10时许,第一例手术开始。内科楼10楼重症监护室里,各种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清晰可辨,各类指示灯不停闪烁。叶辉迅速地拔出气管导管,喻军华精准地将患者气管切开,王璨熟练地配合着将患者气管撑开,气管导管被稳稳地置放到气道……手术现场紧张有序,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病人身上,既没有感觉到怕,也没有感觉到累,一心想着赶快把手术完成,赶快挽救病人的生命。”叶辉说,“当时还有个‘小插曲’,做第二例气管切开手术时,因患者脖子较粗,气管导管置放不顺利。喻院长沉着应对,很快找到了办法,将导管适度旋转慢慢放入气管里,不愧为专家啊!”。

上午11点钟不到,在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喻军华一鼓作气完成了第三例手术,患者血氧饱和度慢慢上升,各项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

“喻医生确实很牛!第一次见到手术过程这么快,病人生命体征恢复得这么顺利。”贵州援鄂医疗队专家傅小云、杨国辉点赞道。

“喻老师为全院医务人员作出了表率,鼓舞了士气,那种身先士卒、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大医精诚、忠诚为民的情怀激励着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忠诚与担当守护生命,坚决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喻军华的同事兼徒弟王璨斗志昂扬。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汪安刚 孟磊 叶雁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