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蹬“山上的“青松”

02-23 11:21  


从太和城区外环东进,一条新建的柏油路蜿蜒而上,约4.5公里路程即到达太和镇著名“四十八蹬”山,传说这里有232个石蹬,是大冶黄金湖通往梁子湖的交通要道。这里海拨227.5米,山上青松苍劲,太和镇陈太村就座落此山上。

村不大,2147人,584户,7个自然湾,春节从武汉返乡人员71人,最大的自然湾七房湾人口占村里的一半。

听说陈太村是无疫村,近日,记者来陈太村七房湾探访。

“初一的时侯,接上级通知,5名村干部迅速行动,立刻封闭湾子进出大冶和太和集镇的两个口子,七房湾卡口作为应急通道,也是我们这次重兵把守的卡点”。太和镇陈太村书记陈国民开门见山说。

 “正月初二,七房湾排查出两个发热病人,气氛一下紧张起来。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坚决自我隔离,村民一个不许出湾,不能让疫情向湾子外蔓延扩散,5名村干部,27名无职党员和志愿者自动集结,参加区镇组织的“四岗三队”,全部到岗,没有一个党员扒下”。陈国民自豪地说。

在七房湾卡口,70岁的老党员陈细春正在收拾帐棚里的物质。“山上有多少人值守,条件艰苦不?”记者问。

“光这个卡口有13人在这里24小时轮流值班,大家自带灶具,为了不给村里增加负担,大家捐款捐物,自己生火做饭,自己解决伙食。”

“山上天很冷,特别是值夜班。大家在这里严防死守已有24天了,虽然又苦又累,但想到能为防疫出力,没有一人有怨言,更没有人打退堂鼓。”陈细春说。

陈细春说的13人,就是他和陈青峰、陈绪水、陈良、陈焱、陈继波、陈迪祥、陈绪银、陈绪江、陈世合、陈亚军、陈响生、陈强,除了陈响生、陈强不是党员,其他11人都是无职党员。

“我这个年龄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又是党员,关键时刻,我要做榜样给后生看”。正月初一的下午,70岁的老党员陈细春看到村党员微信群的通知后,当即找陈国民报名。

除了每天轮流守卡,陈细春还负责湾文化礼堂、巷子、公共厕所的消毒,背着喷雾器每天要打四、五鼓子水,从不间断,有时累得歇下来直喘气。

“陈爹真是个好人,15日下午,又起风、又下雪,他把自家养的母鸡、鸡蛋还有自家种的菜拿来打平伙,还自掏腰包购买了一些方便面、面包和牛奶”。

“还有陈建波送来了自家的床,陈迪祥捐了1000元现金,我们感到好温暖”。年轻的陈强快人快语。

与陈细春不同,七房湾43岁党员陈青峰、3组党员陈绪水、5组党员陈良、1组党员陈焱、11组党员陈继波都在广州的广东如春生态集团上班,陈青峰是集团华中区域管理公司负责人,其他4人都是公司的骨干。腊月二十他们一同回家过年,正月初一下午,看到鄂州封城消息,5人主动向村支部请战从正月初二到现在,他们就留在七房湾卡点值守。

陈青峰和陈绪水还是村理事会成员,陈青峰任理事长,疫情发生后,陈青峰向镇村捐款近4万,将公司的两台车调来,一台做宣传车,一台做工作车,在守卡之余,他协助镇村干部敲锣鼓号,宣传疫情防控和移风易俗。

村民陈建平原定正月初六为儿子举办婚礼,他和陈绪水和村干部上门劝说,陈建平父子愉快接受。在他们的努力下,陈太村春节有7户村民取消了婚宴和新香酒,减少了人流聚集活动。

七房湾卡口还有一对“父子兵”。11组42岁的党员陈绪银,在太和街做厨师,年前店里接了10多单年宴订单,准备大干一场。看到疫情后,他凛然返回湾子,带着16岁儿子向组织请战,他被安排在七房湾卡点值守,儿子陈俊斌在太和街卡点,他们共同防疫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老兵也不甘落后。3组41岁的共产党员陈绪江,退伍军人,15年的老兵。这次,他要求组织把最艰巨的任务分派给他。正月初二,他和另一名党员老兵陈世合被分到七房湾卡口值守。

湾子要隔离好,首先要做好村民物质生活的保障。陈绪江主动要求把代购运送的任务交给他。从初三开始,他配合村干部,驾着自家的面包车,带着党员陈亚军等,每天来回两趟,将蔬菜、奶粉、药品等分装送到各湾,已代购运送物质5吨,金额达11万元。陈绪江觉得每天做的事对防疫很重要,整天乐呵呵的。

村里的医疗队更是拉满了弓,36岁的党员陈石全是一名村医,协助村干部满湾跑,又给外来人员测体温,又是采购药品、给病人送药问症。两个发热病人不到7天病情转好。

一个个党员就是一棵棵青松。关键时刻,陈太村的无职党员们挺身而出,全力以赴,用他们的忠诚和坚守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如今陈太村没有发现一例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10名防控重点人员全部好转,群众身体健康保住了,湾子安全保住了!

村支书陈国民给无职党员布置任务。

陈青峰(左三)带领公司党员陈绪水(右五)、陈良(右四)、陈炎(左一)、陈继波(左二)参加七房湾卡点防疫值守。

党员志愿者陈绪水、陈良、陈焱正在七房湾卡口认真检查来往车辆。

老党员陈细春始终战斗在防疫一线。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倩

特约记者:李君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