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门,不让疫情进我村

02-18 21:37  




一道,两道……从汀祖镇正街到杨岗村,8公里路程,沿途4个村,村主干道设置了6道检查卡口,进湾组路口已封闭。

杨岗村位于白雉山脚下,紧靠黄石铁山。全村1026人,村子不大,可在外人员不少,节前从武汉返乡89人。

疫情袭来,杨岗村周边村出现了确诊病例和疑似患者。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杨岗村还未出现发热患者。

“零感染”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逆行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辛苦付出,守护万家灯火。他们中有村“两委”班子、村干部,有扎根一线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有主动请战的普通党员、志愿者。

战斗在继续,一名党员就是一面红旗,一名村干部就是一道标杆,坚守前沿,固防阵地,村民居家防护有了主心骨,安心地“静”了下来。



加设防线严守地盘

“请出示相关证明。”“您来村里办什么事?”2月12日,在杨岗村卡口,值守人员杨清和示意一辆进村的公务小轿车停下检查,询问基本情况。测量体温后,来访人员登记身份信息。

抗“疫”战打响,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出”要求,杨岗村从1月24日开始实行村组封闭管理,先堵对外通道,设置3个卡口,专人24小时值守,减少人流、车流,从形态上压缩防控区域。

杨岗村下辖杨岗、周依谓两个湾。湾组阵地如何守?“第一书记”、包保单位、村干部及各小组组长、党小组长、党员多方合力,分成五个小组包片包组,挨户排查,落实到人头,筑牢杨岗村的疫情防控“第一线”。

驻村“第一书记”肖少锋,从1月24日进村,就没有回过家。他与市、镇工作组成员、村干部走村进湾,全天候开展巡查督导,摸排返乡人员,劝散聚集人员,为全村人员测量体温。

“经对春节期间在村居住的186户762人进行摸排,武汉返乡居民89人。”杨岗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杨俊兵说,对于89名武汉返乡人员,村里采取“1名村干部+1名工作队员”进行包保,每天两次体温监测,监督他们居家隔离不出门,尽量做到分房住、单独餐。

1月28日,杨俊兵和三名村干部在巡查宣传的过程中,发现村里小卖部门口摆了一台麻将桌,旁边还有几个村民。杨俊兵立即找到小卖部老板,指着墙上的疫情告知和文件,要他马上把麻将桌收到房间锁起来。

老板说:“只是摆在那里,没有人用的。”杨俊兵严厉地说:“非常时期,村民要是玩了就是聚众,万一有人染病了,这个责任可就大了!”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老板将麻将机的电线拆下,主动交给了杨俊兵。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不能因为少数几个人不听劝解,就让他危及大家。这样的事情,我肯定不能让它发生。”在杨俊兵心中,此时摆在首位的是群众的生命安全。

自1月24日村里设置卡点以来,杨俊兵每天从早上7点钟开始,来回在3个卡点巡查,直到晚上8点钟,中途也不回附近的家。“这个管着全村1000余人进出的路口,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工作的成败。”在杨俊兵心里,时刻紧绷着安全这根弦。



村民宅家干部跑腿

随着在家“闭关”的日子越来越长,不少村民家里储备的“粮草”已吃完。

杨岗村4组村民周细生,其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共9口人,春节前从武汉回家过年,准备了几天的生活物资,打算年初几就回武汉。

但让他一家没有想到的是疫情突发,武汉、鄂州封了城,回不去。

没有余粮,怎么办?1月31日,周细生拿着袋子,准备出村到镇上去购买生活用品。但他没有向村里报告,设卡人员将他拦了回来。此时,急躁的周细生与村干部吵了起来。

村干部告诉周细生,村里已成立生活物资代购小组,村干部可以跑腿代办,采购回后,村民只需在门口领取就可以了。听完,周细生半信半疑地回家了。

“周细生,2斤肉、1斤豆皮、5斤小白菜、6袋面包。”……

2月1日上午,村支部副书记丁淑君将代购的生活用品运回村里。两名志愿者将蔬菜进行分拣打包消毒。一名志愿者按照订购顺序,挨家挨户打电话,请村民领取,一户领完后在群里报到,然后第二户村民再出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接触。

“换洗衣服带得少,家里生活用品也没准备多少,刚开始真愁死了。”周细生的女儿周蒙说,本来一天都宅不住,但现在也不着急了。因有村干部每天帮忙跑腿,解除了她们一家人的后顾之忧。

针对出行不便的老人,村里还将物资搬放到相应的家门口,并打电话或发微信通知户主及时领取。

“村里帮我们采购,还把菜直接送到了家门口,感觉很温暖。”71岁的周国学爹爹说。

“在乡亲们眼里是隔离,我却觉得犹如度假。”从武汉回家过年的周建锋掰着手指说,这里吃、喝、用都不用管,跟村里工作人员说一声,很快就送来了,我们安心宅家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丁淑君介绍,每天通过电话、微信了解,或者包保工作队员统计居民日常所需,并逐一登记,次日上午9时外出到镇上采购,物资购回后逐户分拣,居民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方式付款即可。

“目前,代购村民生活用品300多件。大到米、面、油,小到纸尿布。还有少数慢性病患者需买药,我们就委托驻村‘第一书记’派驻单位工作队员在城区药店采购,共为杨启兵、熊开星等几位村民从城区药店买回了1000余元的药品。”丁淑君指着购物清单说。



党群同心守护家园

今年21岁的杨昌盛,就读于武汉传媒学院,是一名预备党员。

自1月中旬放寒假回村后,就再也没有出过村。疫情防控中,看着村干部们忙得脚不沾地,杨昌盛就想着帮点忙。

2月12日,居家隔离了14天的他,主动要求做志愿者。他和一名村干部,负责三组村民的体温测量和宣传工作,一天忙碌十几个小时。

“宁愿长点膘,也不外面飘。长膘是‘富态’,乱飘是祸害……”每天杨昌盛带着村里的移动“小喇叭”走村串巷,进湾、组播报防疫知识,余音环绕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村里的干部和党员都在一线抗疫,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想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杨昌盛说。

记者见到他的时候,这个1999年出生的小伙,正戴着厚厚的口罩,挨家挨户送《给武汉返乡亲友的一封信》。

村里各小组组长时刻盯牢各自的“地盘”,加上村里的不间断巡回宣传,村民们的自我防护意识明显增强。

“乡亲们很支持防疫工作,我心里很感动。”杨昌盛说,考虑到安全问题,一般安排我做些防疫宣传、统计信息、劝导之类的事,也不集体行动,有需要时才喊。

“杨书记不要拍我,再拍我明天就不来了。”看到杨俊兵拿起手机拍照,这个羞涩的小伙吓得赶紧用宣传单挡住脸。

“好好好,不拍照不发朋友圈。口罩戴好,宣传单放门口,不要进门。”杨俊兵笑着提醒道。他说,这几天小杨每天都坚持来村里帮忙。今天送资料要接触武汉返乡人员,我让他不来了,但一大早他戴了两层口罩又跑来了。

杨俊兵介绍,这些天来,共有10多名热心村民通过各种方式参加村里的防疫工作。“只要群众理解支持,我们村干部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杨俊兵说。

最让杨俊兵感动的是,随着村干部宣传工作的深入,居民们也用实际行动默默支持着抗疫工作。前些日子,天气放晴,一些村民爱搬小凳子在外面晒太阳。而如今,扎堆的少了,出门戴口罩的多了,大家都主动“宅”在家里。发现生人进村人人都提高警惕,有人想擅自外出个个都劝阻。“感觉大家现在拧成了一股绳,群防群治的氛围逐渐形成。众志成城,我们必定会战胜一切困难。”杨俊兵坚定地说。

“党员干部那么拼,我们安心居家就是减轻他们负担,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村民周国建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杨岗村党员干部们“动”起来,群众村民“静”下来,形成抗击疫情的合力,誓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戴静

责任编辑:熊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