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幸福的乐章——鄂城区脱贫攻坚工作扫描

12-10 17:26  

一个个扶贫产业喜结硕果,一片片荒山变身“聚宝盆”,一座座村庄摘掉“贫困”标签,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

鄂城区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千方百计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信心和热情,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迈出铿锵步伐。

变化正在呈现:4年时间,鄂城区共19个省级贫困村出列,6093户14567人脱贫,存量贫困对象15户55人2020年脱贫。

暖心的民生答卷背后,是全区干群同心协力、埋头苦干、逐梦前行的身影。在他们心里,没有什么比追求幸福更能激发热情,没有什么比上下同心更能凝聚力量。

鄂城区的脱贫攻坚,在为乡村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正在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上一个台阶。

进行曲:授人以渔奔富路

冬日的暖阳照在身上,让人感觉很是惬意。柯营村村民熊大丑穿着胶鞋佝偻着身子,在鱼塘里割鱼草,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

67岁的熊大丑,因心脏不好动了大手术。这些年,老伴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儿子智残,儿媳改嫁。最困难时刻,促使他有不断动力的是他在读初中的孙子。

“一定要供孙子上学,但种地赚不了钱,出去打工身体又不方便。”当熊大丑束手无策时,村里的扶贫队员找来了,建议他把10亩水塘种植湘莲和水稻,利用现有资源,增产增效。

“种湘莲,我哪懂?”得知熊大丑的疑虑,扶贫工作队表示:免费参加技能培训,请专业人士现场指导。同时,还推荐他去参加创业培训,唤起他的创业信心。

2016年,在扶贫干部帮助下,他申请到了1.5万元的小额贷款,加入鄂州长江绿绿加州鲈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此外,他还流转了30亩土地,种水稻和蔬菜,顺利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柯营村村民吴厚银,不等不靠,埋头钻研黄鳝养殖技术。2017年,他的鳝鱼有个好收成,净赚15万元,扶贫贷款按期还清。当年,他还和村里另外80多户贫困户一起脱贫摘帽。

从期望“摘帽”,但苦于无技术,到拥抱美好生活,扶贫干部用一双双温柔手,牵着贫困户走上脱贫的路。

“那边有好多鱼,快用力拉网呀!”“来,帮抬下鱼筐。”在花湖镇八庙村昌盛合作社基地,鱼儿蹿跳,水花飞溅。看着鱼筐里活蹦乱跳的鱼儿,贫困户周先军咧着嘴笑。

51岁的周先军,患有膀胱癌。大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二女儿在上大学,小儿子读初中,家里靠妻子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周先军常年吃药化疗,家里日子举步维艰。

在村“两委”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获得免息贷款5万元,加入昌盛合作社搞养殖,养鱼和虾。每天,他在合作社里割草、喂食、拉网。在这里,每月有2000余元的收入,加上年底分红5000多元,供孩子们上学够了。

“富口袋”,先“富脑袋”。鄂城区启动产业扶贫“田间课堂”,从农业、畜牧、林业、水产等部门抽调50多名技术骨干组成小分队,以现场指点、面对面指导等形式把农技培训班直接设在田间地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学到本领。

燕矶镇路牌村贫困户冯如安一家六口生活拮据,驻村“第一书记”杨青鼓励其子冯军参加电焊工培训,找到船厂电焊工作,有了技术的他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

协奏曲:特色产业当支点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何选准打开“贫困锁”的那把钥匙?鄂城区给出答案———发展产业。

泽林镇陈桥村的湖北兴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社基地大棚内,猕猴桃根深叶茂,长势喜人。

在一处大棚里,七八个村民正有说有笑地忙活。70岁的马炳兰一边麻利地修剪匍匐在藤架上的枝条,一边笑眯眯地说:“这软枣猕猴桃,肯定格外的甜。”

马炳兰是村里的贫困户,母亲91岁,老伴常年身体不好,不能干体力活,女儿早已出嫁。湖北兴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落户陈桥村后,村里就把马炳兰推荐到基地上班。

为了改善家里状况,马炳兰全身心投入到基地水果种植中。清晨五点多钟到基地翻土、除草、修剪、浇水等。一天下来普通人早已腰酸背疼腿发麻,但这对早已习惯如此的马炳兰来说却不算什么。

村里人都佩服马炳兰这股干劲。看到马炳兰如此卖力,基地负责人邵从春外出时就将基地的事交给他,这样马炳兰也能增加些收入。

“不懂技术不要紧,只要大家肯学,能做事,我们都保证大家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基地负责人邵从春算了一笔账,蔬菜基地平时需要13人左右,忙时需要20余人,以量算酬,多劳多得,年收入基本可稳定在二三万元。

产业融合汇入发展动力。和陈桥村相似,2017年,柯营村成立风和日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唐墩果园专业合作社、忠平桑葚种植基地等,引进南美白对虾、鲈鱼、甲鱼、黄鳝等,鱼池面积达7200余亩;种植草莓、葡萄、水稻、玉米、蔬菜等,耕地面积达3000余亩。

去年4月,风和日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浙江引进不同品种的麒麟瓜,主打中高端水果市场,为村民进行示范种植。不久后,以脱贫致富能手吴厚银带头的冲担沟黄鳝养殖合作社成立,带动全村黄鳝养殖面积280亩。此外,村里的忠平桑葚种植基地和藜蒿基地等,也纷纷加入到优化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阵营中。

2017年,吴都集团在汀祖镇四峰山脚下流转1500余亩土地,其中华伍村420亩、凤凰村1100余亩,主要种植蕲艾、何首乌等。高峰期,仅华伍村的这部分基地就可以解决140余人就业,其中有近40名贫困户。

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电商+”等模式,把贫困户嵌入产业发展的链条,让村民在项目建设中增收、在项目运营中就业、在项目收益中分红,实现脱贫致富。

近几年,鄂城区139家民营企业与106个行政村签订《帮扶协议书》,致力于领办或帮扶一批农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帮建一批公共基础设施、举办一批文化活动、培训一批职业技能人才、解决一批贫困人口就业、开展一批公益活动。目前,该区106个村专业合作社实现全覆盖,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了可靠的平台。

交响曲:脱贫与振兴融合

陈桥村坐落在山脚下,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但地处丘陵低山地区,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大半村民外出创业、务工,村集体经济一度为零。

2016年之前,该村一直是省级贫困村,而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打出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沉寂的村庄呈现勃勃生机,路宽了,网通了,房子新了,垃圾、污水不见了,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了。

春天,陈桥村千亩油菜花海恍若人间仙境,引来上千游人。

“游客来了,不能让他们原地打转回去,要让他们能在这里享受秀美环境的同时,带动村里的经济。”陈桥村党支部书记邵卫华琢磨着,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品生产等产业。

而今,陈桥村除了千亩油菜,还有数百亩湘莲、百亩休闲采摘基地。不久后,还将建设健身步道。

“一条12公里登山健身步道,自西向东蜿蜒在云石群山之中,沿途经过凤岭松风、云雾石等知名景点,在山间步行骑车可尽享森林富氧环境,俯瞰美丽乡村田园风光。”邵卫华说,下一步,该村整村旅游开发后,大批农户可开办农家乐及民宿,抓住机遇致富。

华伍村经过“梳妆打扮”后,出落得“亭亭玉立”,养眼怡情的“微景观”随处可见,连片成林、庭院成趣、节点成景的村庄,绿意盎然。

近年来,鄂城区依托各村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扶贫农业,已完成产业扶贫项目30个,通过油菜花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带动,90%的贫困户或销售农产品,或办农家乐,或入股合作社。

如今,鄂城区以只争朝夕、决战决胜的勇气,用心用情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全市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戴静

责任编辑:何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