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镇:一湖风景“拾”乡愁

09-04 16:03  

碧波浩渺胜仙境,湖水荡漾连天际。 

这里有全国十大名湖之一的梁子湖,这里是“灵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之一的梁子镇。 

坐落在梁子湖畔的梁子镇刘斌村飘来淡淡清香,漫步在村里平坦整洁的水泥道上,绿树红花交相掩映,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家家有景、户户有花的景象不由让人为之赞叹。 

刘斌村的变化只是梁子镇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梁子镇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契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凝心聚力、奋勇担当,着力打造绿色、美丽、幸福新梁子。 

“种”风景美丽田园唤回诗情画意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田园风光,诗情画意,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所。 

走进梁子镇,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乡村图景便徐徐铺展在眼前。生态宜居高家咀湾、人居和美焦家湾、湖畔人家打船墩高家湾……绿树郁郁葱葱,步道蜿蜒林间,娱乐设施错落有致。 

人行绿荫里,恍在画中游。乡村的变化迷住了过往游客的眼,也勾住了不少人回乡的心。很多村民早已住进市区,但这两年,回乡一次就眼馋一次,“这里空气好,环境好,要不上班天天都想回来住。” 

在村民的记忆中,过去的刘斌村到处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房前屋后是东一堆、西一座的旱厕窝棚,村里的荒地杂草丛生,透露着荒芜与凋敝。 

变化,始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 

“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也要成为我们村的特色与亮点。”刘斌村党支部书记刘国文说。 

实施乡村振兴,梁子镇政府思维清晰,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按照“一村一品一景”原则,大力整治乱丢乱排,建设美丽乡村,向脏乱差开刀,向“白富美”看齐。 

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党员、村民自发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刘斌村黄庭科湾后面,有一条绕着刘斌堰的环形路,每天傍晚时分,镇上及周边湾子的群众,成群结队在这里漫步。 

宜居不宜居,百姓最有发言权。村民田元桂去散步,每次都不忘带上垃圾袋,捡捡废纸什么的,她说:“环境好了受益的还是咱老百姓。” 

刘斌村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打造生态庭院,湾边植树种花,新建刘斌堰休息湖亭2处。 

美环境,“种”风景,不只是刘斌村。 

近年来,沙湾村始终围绕“生态优、环境好、农村美”这一准则,以农村宜居环境改造工程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全村实施污水全处理、垃圾全外运、三边全绿化的农村“三全”工程;建立微动力污水收集站,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实施村边、路边、水边“三边”绿化,村域内建花坛达1200平方米,新建竹篱笆3000米,栽种花草、红叶石兰、金边黄柳等绿化面积达300平方米。 

村即是景,景即是村。随着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垃圾分类等制度的实施,梁子人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个“田园梦”。 

“亮”特色新型主体串起千家万户 

眼下,刘斌村高家咀湾水草基地,一株株轮叶黑藻长势旺盛。 

“轮叶黑藻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丹教授团队进行指导后种植的,预计一亩最高收益可达万元。”刘国文介绍,该水草不仅能净化水质,更是虾蟹的好饲料。 

“梁子湖的螃蟹,高家咀的草。”目前,高家咀湾已开始试种30亩的轮叶黑藻,后续全镇将达到一万亩的种植面积。 

同时,该水域还采用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水草上种植水上蔬菜,创造生态农业最大效益。 

69岁老党员高玉水,天还未亮,就来看蔬菜的生长情况,“水上蔬菜可是个宝,把他种好了,可了不得。”5月份,高玉水主动请缨,到南京学习水上蔬菜种植技术。 

了解了水上蔬菜的生态种植方法和好处后,高玉水干劲更足了,回村里免费当起了技术指导员。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梁子镇把产业培育作为头等大事,立足现有基础,挖掘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筑牢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生态农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衔接市场,是产业兴旺的“牛鼻子”。 

今年5月,梁子镇引进武汉新桃源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在高家咀湾和黄庭科湾地块开展民宿改造升级、景观打造以及建设公共设施。通过复原乡村的记忆,引领人们找回浓浓的乡土情结,回归本原的生活方式,在绿水青山间过自己“向往的生活”。 

高银华,高家咀湾村民,一家人常年居住在武汉,湾里房屋闲置多年。经他同意后,将该房屋出租,新桃源公司每年支付一万五千元的租金费用,并在有盈利后进行分成。 

高家咀湾成立民宿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公司+村民”模式,引导农民出租闲置房屋收租金、分红享股金,以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近年来,梁子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尝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梁子镇的“梦想”更大了。下一步,镇域范围内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各村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品质,打响农业品牌,做强农村电子商务。 

待到来年花开时,游客们再来梁子镇,会有更多新惊喜。 

“拾”乡愁守望乡土传承历史记忆 

乡愁,可以是一湾水,一碗酒,一道饭食;也可以是一个节日,一种风俗,一个画面……对每个人来说,乡愁有着各自不同的解释与意义。 

在梁子镇乡愁传承馆里,乡愁正以不同的形式被呈现出来。老物件、传统手工艺品、渔具等,总有一样会勾起大家的回忆,同时也让外乡游客被本土民俗文化所吸引。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乡村振兴需要内外兼修,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 

梁子镇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点,厚植乡村文化,守望乡土情结,留住美丽乡愁。做好古树、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手工技艺等保护,讲好村湾故事,传播农耕、渔业文化,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 

“乡愁馆不仅是留存记忆、保存文化的地方,更多的是让这种乡愁被守望,被世代传承下去。”梁子镇党委书记吴丹表示。 

高家咀湾文化传承馆中,老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被实景展示出来,古老的纺车、凌波床、农耕用具……一件件实物,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浓厚气息,仿佛诉说着古老的生活场景与悠久农耕文化的根脉,唤起人们儿时的记忆。 

尹福星,鄂州市非物质文化微雕传承人。他将过去的家具、农具等物件进行缩小版的雕刻,放置在乡愁传承馆供大家参观。 

乡愁传承馆自建立起来,深受村民们喜爱。几位老人围在一起,时不时指着旁边的农具聊着自己年轻的时候。70岁的村民黄朝育表示,每次看到这些老物件,往昔的记忆历历在目,回想自己童年时候的快乐,脸上不由得泛起喜悦。 

“现在我们来看到这些物件就回想起那个年代,小时候用着犁、耧、锄、耙那高兴的劲,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开心。”村民黄治国回忆起过去的生活场景仍记忆犹新。 

“如今,农民逐渐‘洗脚上岸’,很多传统的农耕文化已经或者正在消失。我们有责任守护农耕文化的‘根’。”沙湾村党支部书记冯顶生认为,作为农民曾经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物品既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生产力,也见证了前人生活的艰辛与时代的变迁。虽然这些老物件已经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但是它仍然彰显着它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目前,梁子镇已建有庙下刘湾文化礼堂、打船墩高家湾文化礼堂、高家咀湾非物质文化传承馆和农耕文化展示馆等。

“掸尽尘埃华光灿,别有天地春风来。”如今的梁子镇,现代气息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和谐共存,古镇古韵与梁子魅力相得益彰。一个“古镇古风、新镇新貌”的魅力梁子正展新姿。  

文/ 鄂州融媒体中心记者:胡倩

特约记者:李君亮

图/ 鄂州融媒体中心记者:胡倩

通讯员:孟靖

责任编辑:邱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