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长效化·提升市民幸福感 | 让更多阳光照进留守儿童心里

08-29 17:10  

“好想爸爸回来陪着我们。”这是太和镇柯畈村留守儿童刘琪梅的一句叹息。她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肢体残疾,行动不便,奶奶年岁已高。年幼的她,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活。 

每天,掰着手指头,数着父母的归期,在孤独、寂寞中度过时光,这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他们与爷爷奶奶守在老家的屋子里,期盼着父母早日归来。 

亲情缺位背后,如何为留守儿童成长打造一片安全星空?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引入专业社工,将“社工服务模式”应用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中,打通关爱留守儿童“最后一公里”,“社工服务模式”不断向基层深入。专业社工活跃在乡村 

精致的桌椅,粉色的墙壁,浅黄色的窗帘,温暖而宁静,这是一间特意为留守儿童布置的小屋。在这里,上演着许多暖心故事。 

沼山镇朱山东小学教学楼2楼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室内,留守女童蓓蓓正在向社工李彩丽倾诉。“老师,我想成为一名音乐人,可是爸爸不支持,他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蓓蓓低声说。“蓓蓓,做音乐人的梦想很好,但也需要好好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当好音乐人啊。你想想,如果连字都不认识,怎么作词呢?”蓓蓓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近年来,我市在出台一系列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的基础上,市民政局、市扶贫办、市财政局等部门又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农村“三留守”人员精准扶贫关爱系统建设的通知》。与此同时,引入专业社工,通过社工承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方式,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放飞梦想。 

专业社工不仅是留守儿童学习上的老师,还是他们生活上的心理咨询师。目前,全市有100余名社工分布在各区,足迹遍布乡村,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经济上的帮助。 

太和镇胡进村小学的100多名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贫困家庭留守儿童。近来,小学生小珂愁云密布的脸上,绽放出了笑容。 

小珂的父母身患重病,学习之余,她还要做饭、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在民政、教育等部门的帮扶下,村干部为小珂一家申请了困难生救助和低保金。 

一次次家访、辅导作业、做游戏,社工洋洋很快成了小珂的“知心姐姐”,小珂重新找回了童年的阳光与欢笑。 

武汉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了梁子湖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社工们在为孩子们提供经济、生活及学习等方面帮扶的同时,还深入各小学、村(居委会)累计开展服务活动42场(次),内容涉及留守儿童的团队心理建设、问题预防、社会融入等,服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1200余人次。给“孤独的花朵”更多精准的爱 

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在华容区开展“爱满荆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活动,依托蒲团乡社会工作服务站,为乡村留守儿童提供课外游戏活动、安全卫生教育和社会心理支持等服务,搭建农村社区儿童服务平台,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姐弟俩喜欢吃葡萄,我们就去种植基地采摘吧。”郑小智口中的姐弟俩,是段店镇中湾村的留守儿童,自幼与爷爷相依为命。 

前段时间,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在华容区实施“爱满荆楚”陪伴计划,这对姐弟俩正是社工郑小智的关爱对象。“服务留守儿童,并不是运用各种专业方法开展工作,社工是做人的工作,提供精准关爱的前提是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郑小智说。 

参观非遗馆、手绘花盆、砸鸡蛋、做手工……日子一天天过去,姐弟俩的精神面貌在悄然改变,眼神充满好奇,眉头开始舒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大姐姐,快来看我画的城堡。”“我画了一棵大树。”在村湾文化站的教室里,陈茜正组织孩子们绘画。绘画班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每天下课后,孩子们总是第一时间来到“驻点”办公室,向陈茜展示他们的成果。 

每当听着孩子们叫自己“姐姐”,陈茜感到既亲切又开心。“对于孩子来说,社工不是亲人、不是老师,却是最能走进心里的那个人。”陈茜告诉记者,在驻地陪伴农村留守儿童的经历,让她深切地感受到,相对于物质救助,留守儿童更渴望的是心理陪伴。“我们的帮扶计划包含了很多文娱活动,让留守儿童参与进来,让孩子变得更开朗。更重要的是,可以更精准长效地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专业社工的介入,不仅为家长解决了实际困难,而且对解决因留守儿童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有很大帮助。在这种关爱模式下,留守儿童生活的“天地”变得越来越宽广。 

据了解,我市已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关爱保护机制,通过部门联动、社工专业帮扶等一系列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鄂州融媒体中心记者:戴静 

责任编辑:邱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