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物件讲过去的故事 |老缝纫机:舍不得的“破玩意”

08-28 16:17  

我家有一台老式缝纫机,金箭牌的,虽然不是什么名牌,但它跟随我们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我们家原来住在市内,那时爸爸、妈妈都上班,姐姐也参加了工作,生活比较优裕。在手里有余钱的情况下,就买了这台缝纫机,当时这个物件可算“四大件”之一,妈妈经常用它制作各种服装,既省钱又方便。 

上世纪60年代,父母带领全家搬到了农村,当了一名农民,这台缝纫机也随我们一家来到了农村。 

对于农民来说,缝纫机在那个时候应该算是一件稀缺物,谁家里如果衣服、裤子破了,全靠手工缝补,没有用缝纫机补,唯独我家是用缝纫机来补衣服的。 

在那个年代里,生活用品很紧俏,一件衣服都要穿上几年,破了都是靠缝缝补补,有的人家孩子多,多数是一件衣服老大穿小了老二接着穿,直到再也不能穿了为止。 

有些比较讲究的年轻人,衣服、裤子破了就会拿到我家来,让我妈妈帮着补上。妈妈是做缝纫活的一把好手,不管是缝补什么样的衣服和裤子,她都能照原样缝补上去。特别是腋窝处,缝补得很舒适,没有一点褶皱,有的裤子膝盖前和后边的地方,如果破损不太严重,妈妈就会在破的地方里面垫上一块布,然后从上面用缝纫机来回跑线,补好以后,不注意看就像没有补一样,很是好看。 

自从我家有了这台缝纫机后,来我家的人便多了起来,但妈妈从不拒绝,家里活再多,都是有求必应帮助人家把衣服补好。由此,我家和邻居的关系也近了许多。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经常用这台缝纫机为我们缝补衣裤,十分辛苦。因为我家男孩多,穿衣服很“费”,为了不让我们穿“露肉”的衣服,妈妈有时一踩缝纫机就到了小半夜,让我们十分感动。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了,也都跟着妈妈学会了踩缝纫机,不仅2个哥哥会使用,就连十几岁的我也会用,什么缝鞋垫、口罩和补顶帽子等一般的小活,我自己也能做,到后来,连缝补衣服、裤子都会了,只要我们的衣服、裤子破了,我们自己动手缝补,时间长了也就越熟练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校少先队佩戴的“几道杠”多是出自妈妈的手。学校少先队员当上了少先队干部是要佩戴标志的,大队委员是三道杠,中队委员是两道杠,小队委员是一道杠。那时,商店不卖这种标牌,谁当上了委员就自己做,遇到家里没有缝纫机就很着急,所以很多当上委员的学生家长就到我家,恳求我妈妈用缝纫机帮着缝制一个。 

我记得,凡是来我家要求做几道杠的,妈妈都高高兴兴给做好,她知道那是孩子进步的表现,应该给予鼓励,所以不管谁来求,妈妈都是按正规尺寸认真制作,很是耐心。 

正是这个缘故,我们都喜爱这台缝纫机,不仅是用来缝补衣服,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台缝纫机和邻居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让我们学会了奉献,知道了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美徳。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那台老式缝纫机早已没有使用了,孩子们常说:“那个破玩意,能值几个钱,扔了算了。”尽管孩子们这样说,但我们还是舍不得。 

来源:鄂州日报

作者:高博良 

责任编辑:刘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