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个人主义”带偏婚恋观

08-15 10:48  

□刘莲珍

刚刚过去的七夕,新人扎堆登记结婚的消息让这个日子充满了甜蜜,但与此同时,“七夕”结婚登记遇冷的报道也不时见诸媒体。本报消息,今年我市七夕结婚登记的新人比去年少了3成。整个上半年,我市领取结婚证的新人较去年减少3成左右。岂止我市?各地结婚率都在下降。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创下5年来最低纪录。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句老古话如今似乎不灵验了,年轻人到了结婚年龄不娶不嫁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了。究其原因,除了生活压力等客观原因,更多的是年轻人自我意识的崛起,使传统婚姻观念悄然发生着改变。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主观感受和婚姻生活的质量。“低质量婚姻不如高质量单身”的新观念渐渐让年轻人将婚姻视为选项,而非必需。

诚然,慎重对待结婚,对婚姻产生敬畏感,才能在婚姻中得到更多幸福。从此角度来说,结婚率下降不一定是坏事。出现这种状况,是经济发展、观念进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应对其予以更多理解和宽容。

不可否认的是,年轻人恐婚、不婚,折射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个人主义”。这一代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一出生就成了家庭的核心,“个人主义”是其性格标签,也是其不婚、晚婚的重要因素。虽然个人主义并不等同于自私自利,相反,在大灾小难面前,很多90后年轻人表现得特别有爱心,但是,独子家庭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的自私性格渐渐呈现其社会后果:人际交往主动性不强,永远将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享受当下、只对自身负责,追求舒适、自由、自我……这些势必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忽视关爱别人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

这种“个人主义”在恋爱婚姻上的具体表现是“爱无能”。如今,生活越来越智能化和社会化,家庭的许多功能渐渐有了替代品,吃饭可以叫外卖,灯管坏了物业立马上门,家里缺了女人男人,日子照样过,加上现代生活娱乐方式的多样性让一个人的日子更逍遥,干什么非要找个人来管束自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这种“个人主义”生活方式让许多年轻人渐渐失去爱的热情和爱的能力。大数据表明,近几年高校招聘面试中有一种趋势:许多人的简历特别优秀,用网络沟通也非常顺畅,可一到面对面环节却判若两人,表现出的是沉默、少言、不知所言。这种人际沟通的障碍对恋爱的杀伤力同样是致命的:不会谈,怎么恋爱?

婚恋上的“个人主义”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有“毒”的。且不说一个人的孤独对身心健康的蚕食,以及两代人两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对家庭的伤害,不婚和晚婚对社会及未来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觑的。对婚恋的冷漠就是对人性的漠视。当这样的人越多,社会便会越狭隘,现代社会文明就会逐渐萎缩。

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创作的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距今600年的遥远的人类“文明社会”。那里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的欲望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完全满足。然而在这种机械文明的社会中没有家庭,人与人之间根本不存在真实的情感,人性在机器的碾磨下灰飞烟灭。

当爱情可被忽略,婚姻亦可放弃,我们是否正在走向情感消逝、婚姻解体的“美丽新世界”?

想想都可怕。


责任编辑:邱菁



相关阅读